最近,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天津等省市,已有多所学校因为甲流而停课。还没从新冠的后遗症缓过来,又要迎接甲流的洗礼;家里的连花清瘟、布洛芬都没地放,又要开始抢购奥司他韦。网友直呼:活着好难!
(资料图)
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流感吗?
流感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,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。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,又可以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种型别,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、乙二型。而甲流就是指甲型流感,也是流感中最常见的一种。在中国,以冬春季多发,主要通过打喷嚏或咳嗽等飞沫传播,感染人的呼吸道。
流感其实是人类的老朋友了,在没有新冠疫情前,几乎每年都会来侵扰人类几次,也曾掀起过血雨腥风,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就是1918年的“西班牙大流感”。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是呼吸系统疾病,感染症状相似,均有发热、头痛、肌痛、浑身不适等症状,但是两者病原体不同,流行病学特征也不同。
实际上,同新冠病毒一样,流感病毒也有核酸,区分流感和新冠的最准确办法还是我们熟悉的核酸检测,只不过用的是针对流感病毒的检测试剂。而抗原检测也可以作为辅助方式进行快速判断。
这波流感来势汹汹?
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(2月13日-19日)《流感监测周报》数据显示,我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前一周继续上升。据了解,目前南北方主要流行的流感毒株是H3N2和H1N1,两者都属于甲流病毒,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,达到71%。
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824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显示,2023年2月初开始,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升高;2023年第7周,流感病毒阳性率已增加至14.3%,高于新冠病毒阳性率的3.4%。
很多人感觉这波流感来势汹汹,但其实与前两年相比,今年的流感病例并不是最高的。以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为例,2023年第7周,流感样病例数量较前一周上升了91%,但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18%,较2019年同期水平下降61%。流感样病例中的病毒阳性率为23%,较前一周的4%出现明显上升,但低于去年同期的34%以及2019年同期的30%。
为什么会觉得严重呢?首先,可能是因为过去三年大家的关注点多在新冠疫情上,再加上,新冠疫情的基本预防措施——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,根本上也限制了呼吸道感染病的传播。目前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,人群流动性显著增加,加之全国大多数地方仍处于室内活动较多的冬春季节,所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传播可能会增强。
不过,疫情的发展趋势不以人为意志来转移,不同城市是否会进入流感暴发期,还需要根据监测结果做判断。目前流感病例虽然比往年低,但却有升高的势头,还是应该理性应对。而且比起普通感冒,流感的症状还是要严重些,可能引发鼻窦炎、支气管炎、耳道感染、肺炎等危及性命的并发症。要知道,每年因为流感去世的患者不在少数。特别是抵抗力低,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群体,更要做好保护。
据美国《国会山报》2月10日报道,美国C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美国本次流感季共报告106例儿童流感死亡病例,是上一次流感季的两倍多。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儿童死亡率最高的一次流感季,大多数死亡的儿童都没有接种疫苗,这也提醒大家做好疫苗接种。
要不要囤奥司他韦?
先说奥司他韦是什么。奥司他韦(Oseltamivir)是一种抗病毒药,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在体内扩散来降低致病性,被美国FDA和中国CFDA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。但由于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,所以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的“神药”。
不过,一说到“神药”尹哥就要劝你冷静。如尹哥之前所讲,能够从机理上杀死病毒的药物少之又少,很遗憾奥司他韦不是。从本质上讲,绝大部分的药物都是给你自己的免疫力打打下手,各类药物也都是对症而不是对病毒攻击。而对于呼吸道病毒来说,感染早期用药才有效,如果病毒已经复制循环,破坏呼吸道,那么再吃药效果也不会太好。
目前,很多药店的奥司他韦都被抢购一空,但真的有必要囤吗?首先,奥司他韦要在感染后 48 小时内用效果才会最好,而且它是处方药,需要医生根据病情开具,一旦开始服用,不能随意停药。如果实在担心,可以适当买些非处方药备用,千万不要囤药,不信的话打开药箱看看,为了新冠囤的药你用了多少。
有人又要问了,那如何预防?
仍然是做好基础防护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,打疫苗。重点还是保护免疫力低的群体,主要是老人和孩子。不要慌张,即使感染后症状严重,也可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。记住,心态平和、规律作息、加强锻炼,提高抵抗力才是应对的“良药”。
参考资料:
[1] https://ivdc.chinacdc.cn/cnic/zyzx/lgzb/202302/t20230223_263876.htm
[2] 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jjxw/2023-02-25/doc-imyhxqsk8249686.shtml